她绝对不是炸厨房小组的种子选手
虽然跟下厨房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南雁到底没有去亲自动手, 不过可以指点人来嘛。
比如说姚知雪就挺会做饭的,食堂的刘师傅做饭也不错。
看着刘师傅按照南雁的指示把肉腌好,姚知雪多少有些诧异, “这样能熟吗”
她总觉得南雁这个法子不太对, 回头可别吃坏肚子。
“当然可以,好吃着呢。”
想要找到调料并不容易, 好在只要费一些心思倒也能在粮油副食品店里找到。
实在找不到的, 食堂刘师傅这里倒也有。
“这是什么吃法”
刘师傅有些好奇, 肉切得很单薄, 感觉稍微在热锅里贴一下就熟透了。
很容易就会焦糊一片啊, 这样还能吃吗
“能吃呢,特别好吃。我这么做的太简单了点,其实这涉及到一个腌制、上色、风干的过程。”
不算特别复杂,周期大概就是半个月。
刘师傅听得云里雾里,“这么长时间吗”
“要入味嘛, 不过这样的肉在国外很受欢迎。”培根啊,南雁也挺喜欢吃的, 不管是煎着吃,还是和蔬菜一样煮着吃, 都很方便。
刘师傅不太懂,“那这个呢”
这个有点厚,是要煎着吃
“猪排, 和牛排羊排差不多,在欧洲那边也挺受欢迎的。”
钟厂长替南雁解释起来。
他这么一说倒是让南雁想起来,钟厂长曾经去苏联留过学,怎么可能没吃过西餐呢
或许还吃过很多土豆饼呢。
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关键是当时她说这事时,钟厂长还一点没表现出来
厂长您一把年纪了还逗我这个年轻人玩, 是不是有点过分
南雁其实有点误会,苏联那会儿的物资也没那么丰盛,土豆泥饼没少吃,猪排也是大餐。
国内紧着苏联专家来,给的待遇十分之高。
但苏联那边对待中国留学生也就那样,又不会拿你当特殊人物看待,吃的喝的就那样。
西餐于钟厂长而言也是久远的回忆。
要不是南雁提及,他都把这十多年前的事忘得差不多了。
再度吃到不怎么地道的猪排,他觉得似乎比自己当初在苏联留学时吃到的还要美味几分。
“老刘厨艺不错。”
刘师傅用刀切下一小块尝了尝,迎上南雁那期盼的眼神,嘀咕了句,“肯放油,怎么都是好吃的。”
他还是觉得红烧肉更好吃。
南雁哈哈的笑,也没想着要跟刘师傅争出一个高低来。
眼下的她一脑门生意经,说彻底钻到钱眼里去了那多少有些夸大其词。
但心心念念都是创收创汇倒也没错。
品尝过刘师傅代工的厨艺后,南雁跟钟厂长商量起来,“反正都是出口,咱们倒不如稍稍辛苦一下,试出口一些培根和猪排,说不定效益能更好呢。”
反正再糟糕也不会比现在难,为什么不做点尝试呢
培根制作稍微麻烦点,那就可以先做猪排。
就是调拨一部分工人进行粗加工而已。
顶多就是多添加两台机器,增加几道处理工序,相对于培根制作来说可谓省时省力。
钟厂长也在犹豫,“就算不跟省里汇报,涉及到出口哪能一声不吭”
还是得说。
“那就打个申请嘛,说不定省里觉得这个模式好,还打算上报中央推广全国呢。”
南雁的乐观让钟厂长哭笑不得。
他可没这么乐观。
“报告我来写,您递过去就行。”
南雁当初挺讨厌写报告的。
层层审批的报告当真需要走那么多环节吗
要真是用来明确职责也就罢了,关键是很多时候就成了领导推脱责任的不二法宝
他们总是能够找到理由下面在哪个环节出了错。
也可能是她当初事业命途不好,总遇到这么一些不靠谱的领导。
现在的领导南雁十分满意
有担当有胆色,更重要的是有干劲不会跟你打太极。
甚至南雁觉得领导动作稍稍有点慢,她乐意效劳来写这个报告申请书。
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让省里飞速同意她的申请书。
其实省里头也不是那么难讲话。
高邮和苏州的工厂都乐意跟他们合作,何况消息更为灵通的省里呢
不管怎么说,朝廷有人好做事,南雁大可以借这个势来行事。
谁让她现在就是个小兵,只能用这种办法呢
折腾了一圈,最后又绕回到肉联厂的生产经营上,钟厂长有意见吗
换作其他人,大概是有的
我不就是生了个病,怎么回到厂里家都被人给偷了
但他一点不这么觉得,只要对厂里对国家有好处,有些事情该做的做,不怕承担责任。
他一贯不怕这些。
“你先写,回头我递上去。”
南雁乐意折腾,那就让她折腾去。
天塌下来有他这个当厂长的在呢,没什么好怕的。
南雁得了指示,麻溜的去折腾这个报告申请书。
第二天就交给了骆主任,钟厂长去医院做定期检查,人不在厂里。
骆主任听说这事有些傻眼,“这么快”
“兵贵神速,而且咱们真要做猪排的话还得弄两台设备。”
现切的猪肉还得稍稍处理一下,除了工厂这边忙活,还得找包装厂,让那边给弄包装袋。
猪排要独立包装,不能像过去的大块肉那样。
“事情多着呢,哪是加个工艺增加条加工线这么简单的事”
骆主任没出过国,不知道外国人吃饭还这么麻烦。
不过他知道事情轻重,迅速的将这报告申请书看了一遍,这位做事一贯老道的办公室主任笑了起来,“你这报告写的真漂亮,我要是领导肯定也批。”
就拿捏住了。
别说国家整天搞斗争不搞经济,是国家不想搞吗欧美齐齐封锁你有什么办法
当初跟苏联亲哥俩似的好,后来撕破脸北边要求还账,一般老百姓可能不清楚,骆主任还不知道那咄咄逼人的气势
要不是因为卧榻之侧有这么一个威胁,国家用得着花那么大的力气搞三线建设
钱多了烧得慌吗
本来经济已经稳定发展,甚至可以再往好处去的。
人家不想要你好过你能怎么办
想起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骆主任就难过。
他没什么政治眼光,看不到未来会什么样。
但美苏的威胁从未间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阴影。
也许把希望寄托在南雁这个年轻的小同志身上并不对,但他像是溺水者,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抓住一点希望。
近在咫尺的希望。
这是光这是热,是他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动力之一。
“等厂长回来我就把这申请书给他看,应该没问题。”
骆主任稍稍修改了几句措辞,这申请书还得再重新誊抄一遍,上面稍作修改也不要紧。
“谢谢骆主任,那您忙,我先回去了。”
南雁从办公室离开,脚步轻快的往左拐,一扭头就看到了孙秀梅和汪解放过来。
冲着两人打了个招呼,南雁正要走,听孙秀梅说道“行了先这样,你先去忙,回头我再做安排。”
说罢,看向南雁,“小高同志有时间吗跟你说两句话。”
竞选工会主席过去许久,但隔阂已然形成,又哪会轻易消失
南雁这阵子忙,连周末回家都是奢望,就更别提和孙秀梅和解之事。
原本想着陈部长快要调走了,人走了之后矛盾自然消失,也不存在需要和解之类的事情。
以至于当对方先表示友好时,她也没拒绝就是。
会议室里没人,孙秀梅落座后随口说道“看你前阵子出差半个多月,倒是挺辛苦的,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别一个人扛着,该找人的找人。”
南雁笑着应下,“谢谢孙主任关心,我挺好。”
孙秀梅不是特别喜欢南雁,可能是因为跟她家老陈对着干的缘故,又或者是因为这个小同志刚来到肉联厂就治了汪解放一个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