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087 硕鼠(2 / 2)

事实上南雁之所以想到这,完全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毕竟某个阶段,国营工厂的老总们就是这么干的。

人具有趋利性,中国人会做的事情,到了资本主义的大本营,只会玩得花招更多。

前提是,贺兰山能够找到这么一只硕鼠。

南雁走后,孙副部陷入沉思之中,或许这法子真的可以

但是这样的事情,会不会也出现在他们的国家呢

人有近忧也有远虑,然而到底是近忧打败了他。

孙副部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很快得到了批示。

可行。

但注意安全。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同胞,祖国都是欢迎的。

即便是暂时不能够回到祖国,在海外也需要以自身安全为第一要务。

等消息传达到贺兰山那里时,这位从小生活在大洋彼岸的青年,下意识地想起了一个人。

会是她的主意吗

他跟外贸部的那位副部长打过交道,对方为人谦和,不像是能想出这种损招的人。

倒是那位高高南雁同志,他们喜欢称呼同志而不是小姐先生。

她更年轻,似乎鬼主意更多一些。

看起来像是会想到这些法子的样子。

贺兰山想了想,这并不是什么太难办的事情。

他甚至可以借助自己中德混血美国人的身份,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

这应该算是组织交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吧

贺兰山烧掉了那封夹在杂志里的信,保证完成任务。

南雁回到沧城后才想起来一回事,如今已经六月份,美国那边好像没闹出什么丑闻

打电话到外交部问了下郑君,确定了这事之后,南雁彻底松了口气。

所以这位总统先生还是听进去了,没有因为那个窃听器丢掉自己的“王国”。

最近事情挺多,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松了一口气的南雁很快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要拓宽南运河。

季长青看到这汇报后有点懵,“你确定”

你不是在搞化肥厂吗,怎么又搞起了运河

实际上大运河因为隔壁省那段已经不能全程通航,挖掘运河的意义在哪里呢

恢复大唐盛世风景吗

“我问了下咱们这些年组织农民挖河开渠什么的都有,但是大运河一直没有再挖深拓宽过,咱们今年就搞这个吧”

一同被喊过来的沧城水利局局长看着南雁,“南雁同志,你想要利用水运来运设施设备的心我们明白,但是咱们这大运河水位就这些,你挖深了也不见得能有用啊。”

水量是固定的,你这又是挖深又是加宽的,这么一搞水位只怕又要下降啊。

“咱们可以利用丰水季嘛,我问了下咱们这有经验的老农民,都说今年这天气有点旱,到明年怕不是要有大雨。”

水利局局长脸色有些不好看了,这老农民又不是老天爷,他说话你听听就行,哪能奉为金科玉律呀。

“我算了,咱们这边挖运河耗费远比铺设铁路少,而且大运河也的确该重新整治一下,这是利在千秋的事情。”

也就是现在国家穷,压根没精力搞大运河。

你看后来有钱了,大运河不就又全程通航了吗

季长青拿不定这主意,觉得得跟上级汇报。

“汇报呗,省里也不会拒绝啊,再说了挖河这事不是年年都有的工程嘛,今年就是换成了大运河而已,我听地质局的同志说,大运河两岸的泥土质量不错,不是沙土倒是黏土居多,烧砖挺好,回头咱们还可以用几个砖窑厂,回头我们化肥厂建设厂房时能用得上。”

季长青“你可真会利用啊。”

电话打到省里,省里头不是很支持但也没反对。

这意思就很明确了,你们自己搞,搞砸了搞成了都是你们自己的事。

季长青还有些犹豫不决,“这天气,挖河能成吗”

“这要是遇到暴雨天需要开闸泄洪,管你夏天冬天呢,不都得干咱们大不了就早点干中午歇着,下午晚点再动工就是了。”

夏天热冬天冷,春秋困乏,真要是找理由一年四季都甭干活了。

季长青还有问题,“这夏季双抢刚结束,就让农民挖河”

“先动员一部分,另外把那些知青组织起来嘛。”

南雁还是把主意打到了知青的头上。

知青办的倒是很快就给与了回复,“各地知青对于返乡一事抱有极大的热情。”

有热情就好说,南雁跟知青办这边商量,“回头统计一下,要是自愿去挖河,那咱们就给这个知青记上积分,就像是乡下的工分,积攒的积分多了,回头安排工作也有优先权。”

在调动知青的工作积极性上,南雁很有一套。

知青办的人觉得这法子好使,但还有点顾虑,“那要是不吃这套呢”

“那就去北郊工地干活,安排红星公社再去其他几个公社找农民来干这活,同样的积分,反正都不会造化肥,回头培训也一样。”

“行嘞,这些农民就是悬在知青头上的那个剑。”

“就是这个意思。”

达摩克利斯之剑嘛。

萝卜在那里吊着,鞭子也要扬起,不然没工作的积极性。

就看知青们对于回城里工作到底有多大的热忱了。

季长青听得一愣一愣的,这样也行

吃住的问题倒是好解决。

夏天嘛,住的地方其实没那么讲究,席地而睡都不成问题。

主要是吃。

吃的话供应好的。

这笔钱算在化肥厂的账上,白面馒头和肉,虽然可能是鸭肉,但好歹也有肉味是吧

南雁是把这些账全都算了一通。

季长青觉得,好像真的没什么问题。

实际上政府每年组织的挖河,也没说管饱饭,这是个体力活,很多人还要自带干粮。

但必须做,这是农民头上摊到的活,是义务,哪能逃避呀。

现在管吃吃饱,倒是个极大的诱惑。

男知青挖河,女知青抬土。

附近的村民听说管饭也十分积极的投入其中,挖河的工程队也没拒绝。

人家又不是不出力,再说了这些农民力气可比知青们大多了。

二百多里的运河挖掘成为化肥厂施工建设中一段挥不去的过往,而主导了这一工程的南雁,看着加宽了的河面,还饶有兴致的搞出了几个有纪念意义的点,“这里可以建造个亭子,有码头有亭子,可以游玩。”

水利局的同志听到这话哭笑不得,有谁这么闲着无聊会来这里游玩呢

南雁看出了对方脸上的无语,“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时候,大概也没想到几百年后,大运河在漕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吧”

世事变迁,哪能总看着眼前的一分一厘的得失

现在趁着成本低,把事情做好了,往后那就省心多了。

比如现在,大运河的拓宽就进行的很顺利,毕竟真的沿河居住的群众没多少,让他们挪到新的住处去并不是什么麻烦事。

只要给盖好新房子就成。

可你要等到几十年后,这些拆迁不都得要花大价钱呀。

南雁倒也不是单纯的想给后面省钱,只是加宽挖深大运河既然势在必行,那么她顺带着做点利于后代的事情,不就是顺手的事吗

这次大运河的挖掘是把省里现有的挖掘机都弄来了,但更多的还是依赖人力。

南雁没有体力劳动的优势,来这边就是盯着后厨做饭,保证饮食供应和绿豆汤供应完全没问题,顺带研究下本地的历史,看能发掘什么历史故事,搞点小亭子小阁子什么的。

五月份因为中暑而栽到河里的人,在这边跑到了九月份,看着拓宽了的河道,再度坐在小船上,好像也没那么恐水了。

孙国兴陪着一块过来,说起了这挖河工程。

因为到了秋收季节,作为挖河主力军的农民回家干农活了,知青们也去北郊工地干活填补农民离开的空白,挖河的工程暂时停了下来。

差不多到十一月份会继续进行。

十一二月两个月份抓紧干,差不多就能把最后这段弄好。

那么这段运河的挖深拓宽工作就算完成。

“就怕明年没有降水,这水位不够可咋办”

“没事,我就学那诸葛村夫搞个七星台求雨。”

孙国兴听到这话哭笑不得,“行了,你就没个正经的。”

说正事呢,倒是又胡说八道起来。

“那是小说,能一样吗”

“你这就不知道了吧你看三国志就知道,诸葛亮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只不过小说里会夸张化罢了,实际上他就是个东汉末年的气象员,通过观察气象知道要有东南风。”

隆冬天气哪会有东南风

曹操何尝不知道遇到火攻那就完蛋了。

但赌一把,赌的就是这时节没东南风。

而南雁现在也在赌,她问了可不止一个老农民,好几十个呢。

难不成大家都骗她

孙国兴还是有些不太安稳,“实在不行,就回头把水闸管住通过阶段放水来加高水位呢”

这法子南雁想过,但问题在于,运河段的一些水闸她得给爆破掉。

怕是到时候还真用不上。

“这已经是最经济实惠的办法了,相信我吧老孙同志,不然你还能相信谁呢”

孙国兴听到这话苦笑一声,可不是咋的,除了选择相信南雁也别无他法。

“行了,也是时候回去了。”孙国兴划动船桨,“咱们回去吧。”

这秋老虎还挺要命,这会儿晒得他有点头晕脑胀,他怕在这里待久了回头像南雁,一头栽进水里成了笑话。

南雁帮忙划水,她是真划水。

正玩得开心,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喊她,“高厂长,首都来的电话,要您赶紧回过去。”

南雁想了想,今年也没啥大阅兵呀,肯定不是邀请自己去参加阅兵。

那是为了什么

她很快就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小船到了岸边,还没停稳当呢,南雁就蹬了一下跳上去,倒是把船又往水里头送了一把。

孙国兴“”你礼貌吗

性急的南雁有些不好意思,“老孙你没事吧”紧接着问道“谁来的电话”

“化工部那边。”

化工部

南雁的兴奋劲头立马打了几个折扣,化工部那边那就没事了。

她抓住孙国兴丢过来的绳索,系在那桩子上,扶着老同志下船。

“说是您要的东西到了。”

孙国兴坐在船上久了有点晕乎乎,好不容易踩在地面上,这才觉得舒坦了下,骤然间支撑点没有了,老同志下意识地去抓。

好在旁边有一株树,被他拽的摇摇晃晃十分可怜。

而丢弃了自己的人浑然不觉,正兴奋的往上面跑,“是大块头的吗”

肯定是贺兰山不负使命完成了任务。

小贺同志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