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 125 章(2 / 2)

女帝 经年未醒 3652 字 4个月前

虽说世情对女子格外苛刻,动不动就拿妇德说事,但有些女娘真的还需要更苛刻一些才行。

若是以前的王妡,被王婵王妘这么讽刺定然会刺回去,然后双方又是一顿爆吵,闹到双方母亲跟前再闹到祖母跟前,说不定还会闹到祖父跟前。祖母是护着王妡的,祖父则最烦小儿女之间的争执,通常是各打五十大板,王妡是长姐,说不定还会被罚得重一些。

而现在,王妡只觉得这些争执真是幼稚又浪费时间。

她不予理会幼稚的挑衅,但王婵可不这么认为,她以为王妡怂了,于是更加来劲儿,又拿王妡自求嫁太子之事来说。

“王婵王妘,脑子笨呢就要多读书,无知浅薄就要谦虚而不是显摆。”

王妡现在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自己曾经干过的蠢事,因为会想要暴打愚蠢的自己,但她会自己打自己吗

不会

自然就会全力朝讽刺她的人开火“册太子妃文一下,我就已经是太子妃了,什么叫做要做太子妃,你们这话没有对外人说吧,外头的人若以为咱们王家的姑娘都是蠢货,我可是不认的。”

王婵被骂,立刻哇呜鬼叫,王妘就比她高级一点儿,摆出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表情。

王妡懒理她们,带着紫草往奇玉楼的方向走,到一处无人僻静处,她吩咐紫草“让小邓去传话,安排人去吓唬泉香阁的假母。”

紫草记下要吓唬的内容,然后快步离开去找小邓。

王妡朝左后方花木繁茂之处看了一眼,眼睫眨了眨,缓步离开此处。

花木后,苏合用手使劲儿捂住自己的嘴,大气不敢出一声,确定王妡走远了才几乎连滚带爬从花木深处出来,找到西面角门当差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厮,把自己偷听到的话全部说跟小厮说了。

小厮得了消息立刻就传出去,不到半日,萧珉就在东宫得知了王妡让人去杀猪巷杀一个名妓娘子。

“她让人杀一个娼妓做什么还要让人去吓唬假母”萧珉满面疑惑。

贺志道“殿下,那娼妓没死,来回报的人说伤了脸好不了,泉香阁里闹得厉害。”

萧珉皱眉。

不管死没死,伤了哪里,娼妓就是个娼妓,王妡一个世家贵女恐怕连杀猪巷都没有涉足过,她怎么可能会与一个娼妓有仇怨,还到了杀人毁容的地步。

她这么做定然有原因。

“让人去好生查查那个叫甄柔娘的娼妓,特别是她的恩客。”萧珉吩咐道。

旁边伺候萧珉长大的内侍伍熊应下,立刻就去安排此事。

“殿下是说那个娼妓的恩客有问题”贺志问。

萧珉颔首“王妡一个世家贵女手头上有几个可用之人她却花那么大力气去伤一个娼妓,定然所图不小。”

贺志听了连连点头“一个娼妓能有什么大问题,有问题的绝对是她的恩客。不过会有什么问题呢”

萧珉端起茶杯,冷道“查清楚就知道了。希望是有用的东西,王妡可别让孤失望才好。”

贺志想起那个仅有一面之缘、不久将来会是东宫女主人的女子,那双黯黑的眸子,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东华门外,内城曹门街东南,是当朝首相吴慎的府邸。

下晌吴慎下值回到家中,府里管家拿着一沓各府递来的拜帖过来,等吴慎换了衣裳净面洗手后把拜帖呈上。

第一张是参知政事左槐送来的帖子,言说六日后休沐慎交诗社有文会,都有哪些人会去,请吴太宰一道前往。

“这时节办文会”吴慎拿着帖子沉吟。

左槐一向与王准交好,帖子上却没写王准会去慎交诗社,那当然是没邀请王准或王准没答应去。

稍倾,吴慎把左副相的帖子放在左手边,对管家说“给左副相回帖,说我届时定准时到。”

接着拿起下一张,是捧日军指挥使金柄送来的,说是得了西域美酒请吴太宰品鉴。

帖子里写的话语焉不详,但很明显就能看出,西域美酒都有了,肯定不能少了西域美人,边品美酒边鉴美人,岂不乐哉。

吴慎随手就把帖子扔右边去,都懒得让管家去给金柄回帖,这个金柄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该让人去好生敲打敲打。

又连续往右边扔了好几张帖子,随后拿起一张来,对其上的署名微感诧异。

他问管家“来送这帖子的人是谁”

管家探头看了一眼,想了想,说“是个生面孔,小的从未见过。”

吴慎颔首,帖子在手里翻转了一下,没有放到左边或右边,而是收到了桌案的抽屉里,并吩咐管家伺候笔墨。

素笺铺开,羊毫笔舔墨,吴慎悬臂默了片刻,写下“如晦贤弟台鉴”。

朝中字“如晦”者,只有永兴军路转运使宗长庚。

梁朝立国,吸取了前朝末年动荡及灭亡的教训,为防范文臣、武将、后宫、外戚、宗室、宦官等擅权,在中央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权,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又以文官出任枢密使摄武官事,审刑院摄刑部、大理寺事。

地方上,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刺史等武臣的权力,各路设转运司,由中央直接派遣转运使,经度一路财赋进而按部举刺,同时监督地方官吏。继而皇帝疑惧转运司权力过重,复遣走马承受进行稽查。真宗朝,幽州为抗猃戎开了元帅府,便在天下十五路上又增了一路军路,便是永兴军路,专为监察幽州元帅府。

之后真宗又疑惧转运使与走马承受恐有勾结,又陆续在永兴军路上设立了提点刑狱公事司,掌刑狱诉讼兼察吏治;一年后又设提举常平公事司,掌一路通货有无、平抑物价、坊场、河渡、水利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并兼察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