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德之后历朝,内阁大臣们重新回到了君相分权,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好时代,以内阁首辅为首的文官集团形成了完备的文官政治体制,当皇帝们亲政后想有所作为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除了在欲颁布的旨意中圈阅外,竟然什么都做不了,首辅们甚至当面对皇帝说,您还是不要随意插手政事的好,该干嘛干嘛去,不要打扰我们办事了。
所以明代中后期的皇帝,都只能郁闷的过自己的日子去了。正德帝为了玩骑马打仗,自封大将军;嘉靖帝为修炼成仙,致死;万历帝当了四十八年的生意皇帝,想着各种方法成立各种公司挣钱,成为了大明名至实归的第一首富;天启帝迷上了木匠手艺,成为了一代木器大师,亲自设计并亲手打造了许多实用的家具……
当然,周无忧对这些事情不甚了了,大概情况,他只在大学公开课时听过那位历史教授神情激动的讲过,既不记得太清,也压根儿没有继续了解下去的欲望,就连那场公开课,也是为了追一位历史系的女生才去的。
只不过,既然生活在了这样的时代,周无忧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去试图改变什么,自家又身为大地主,生活无忧,所以呢,他很幸福,也很懒散。
为了二百年后不再出现满清屠戮中原的噩梦再次发生?天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后人自有后人福,且顾眼下吧。
作为前世的小资,骨子里带来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周无忧根本上就是一个只管自家死活的无责任意识问题青年,更何况他对历史无知且不感兴趣,真的是没兴趣啊。
所以……在这七年里,周无忧守制的前五年未出周氏田庄,既无人督促念书,过的便十分惬意。颇有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韵。
作为穿越人士,周无忧对古人骨子里那种忠义和诚信高度赞赏,不由间对儒家的教育观念也兴起了些许崇拜。他每天只花很少的时间规划管理一下田庄的经营决策,具体细务都交给父亲生前用过的一些可信之人便可,他们对诚信的信奉让周少爷在思及自己前世某些所作所为时,常常感到汗颜。
接下来大部分时间,他会读书,读他感兴趣的书。
《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太平广记》等等,可惜《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等大作都还未出,让人甚是遗憾。
对佛教书籍的研读是重中之重,《杂阿含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凡百五十本,研读了个遍。对其中的不解之意,均记录摘抄下来,或是找人答疑解惑,或是将来由其他典籍而通解。
周无忧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多年以来从未有一丝一毫稍减过,他要寻找并打开那个神秘世界的一角。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他有时也会产生疑惑,是否自己当时感觉错位了?眼花了?幻觉了?但那一刻的体验是如此强烈,每每联想到自己的穿越,他就愈发坚定了这个念头,他要努力去寻找,这是他的梦想,哪怕用一生去求索,也无悔无怨。
守制期满后,他曾数次来到古万佛寺,更在这里斋住诵经了一个月,天天围着各色佛像观察,却再也没有所得。圆觉大和尚对这位小施主十分推崇,不仅因他每次布施都不是小数,而且这位小施主佛法精湛,谈论起来,颇为投缘。只是……他没想到,周小施主感兴趣的不是他的光头,也不是他的谈吐,而是那些佛像。
周无忧不死心,古万佛寺找不到他要的,便将主意打到了游方僧侣头上。无论过路僧人尼姑道士,他都热情延揽至自家的田庄上,与他们谈论玄妙,偷窥他们起居行踪。钱花了不少,却依然失望的发现,来一百个僧侣,就有一百个俗人。
含着长长的马尾草,周无忧沮丧的看着天上的白云,仙路真的那么渺茫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何处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