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重理阴阳转死生,再造干坤定玄机
张御端坐於方天庐之中,正沉浸於“正我正己”之中,他心神所照的那一片星光,此刻却是越来越是明亮灿烂。
可见上面一个个疏漏都是被逐个补齐,深浅不一之处也是慢慢浑然合一。
难以知晓过去多久之后,他霍然睁开了双目。
只觉自身通澈清净,一念外取,似能与万物合鸣,一念内收,似又能立於世外。
及至而今,他已然重塑了自身根基,此刻反观己身,可见那星光化为了一片纯澈如水的明光,再也寻不得半分瑕疵。
不过他心中明白,从来没有真正无暇无缺之物,但他此刻的确已是做到了这个境界完满。
如今哪怕他再不往上去,此身之寿元也是同辈修道人的一倍之上。
他望着那片明光,那里融汇了他过往所有的记忆和经历,也是他在这个世上的留痕,他的一切神思心意皆可从这上面反照出来。
而他此刻仿若一个站在天地之外局外人,看着过往那一幕幕景象从眼前晃过,口中则悠悠念有一句:
“东陆洪河洗旧尘,青阳晨照鉴顽身,天外虚宇寻诸我, 三花落取种道根, 纵使炼就长生果,此心依旧入世人!”
随着那些记忆流淌,这时他看到当日在他从内层归返之时,戴玄尊派遣人前来唤他那一幕。
那道人前面两次没带印信, 这明着是唤他前往, 可实际上却是在变相提醒他,有危险将至。
当时他可以选择一走了之, 也可以选择前往。
不过身为玄廷巡护, 不可能遇到不明情况就驻足不前,更何况, 他能感觉自身机缘就当落在奎宿之中。
而戴玄尊最后告诉他那些话, 应当是其人对自己所为之事没有完全的把握,故是提前对他交代清楚。
而后来劝他转修浑章,现在看来出自其真心, 目的是希望他不要耽搁在玄法之上,反被此法所累。
当然,戴玄尊并非完全出於公心,亦有私心在内,因他正处於道机之前,一旦转修浑章, 便可成为一个重要助力。
他思忖着, 倘若当时身上不是有天一重水,戴玄尊很可能是准备把他转挪去另一处地界中, 而后再遮掩了去,毕竟后者掌握着整个奎宿天城的禁阵,做到这事当很容易。
实际上, 他若顺应一切,以浑章成法, 那便是戴玄尊安排好的后援了, 可以在万一之时出来阻碍敌手。
只不过他最后却是选择离开了, 这也是选择了自身一直以来坚守的道路。
不过如此一来, 戴玄尊那里想是失却一个原本算定的后手,此刻情形怕是难料。
他一伸手, 从星袋之中拿出了一枚玉珠,伸手轻轻在上一抚,上面顿有一道光芒映照流转。
此物是当日那位少年道人赠他,后来便用来追摄涉及正清之事的高芝音、黄孟桓等辈。
而这一次他在对付复神会之人的时候, 曾截取了某人降临下来的一股神异力量, 同样收在了里面。
此前他因为感觉到了危险, 又因为可能要亲身进入下层,所以在回到奎宿后, 在去见戴玄尊之前,又特意去了呈书之地一趟。
他所求者, 就是想请那位少年道人再次赋予此物追摄之能,可以凭此找到那复神会之人,而此行也是达成了所愿。
不过除了追摄那人之外,他还有另一个用意, 那便是利用这枚玉珠指路,重新回到外层或是内层之中。
毕竟这玉珠已是被玄尊赋予了力量, 区区层界阻碍却是阻挡不住的, 一定是能找回原路的。
只是他方才感受了一下, 纯凭自身现在之能, 根本无力一气穿破层层界障, 直接回去原来所在,便是凭借此物寻路,也或许要用上数十上百载,甚至更长时日才能找寻回去。
所以在他看来,如今唯有设法先行成就,而后再图归返了。
他一翻腕,将此物收起,随后自里方天庐里走了出来,望向山岭下方的广阔地陆。
如今他正己已成,根基重塑,也当凭此去一问最适合自身之路为何了。
而随此念一起, 顿有无数玄妙道理从心头流淌而过,仿佛这些东西天生便在那里一般, 自然而然就浮现了出来。
以道书之上所传之言,此可谓“以心证心,以身证身,以道证道!”
他感受着那些道理, 闭目许久,当再是睁开时,眸光之中似有一团星云在那里旋转着。
而此时此刻,他已然知晓己身之道到此为何,又当如何去行。
无论是玄修还是真修,从踏上修道之人的那一刻,就在寻求对天地的超脱,使自身从万事万物中脱离出去,从而成为自身之主宰,不再受外物的支配和束缚。
而若是超脱不出去,或者半途遇阻,那么稍有不慎,便会道业受挫,甚或可能有性命之忧。
这里首先要修道人有足够牢固的根本和道基,再有一个,这里必须要有登天之梯。
这登天梯或是上乘法器,也或来自於上层的力量,更或是与前人能相互印证的道法,由此方可渡去天关。
前者尚还好说,一些天资出众之人亦能做到,或者勉强触摸到到边限,可是后者便就难了。
玄法本无师传,更无前人印证之法门,上乘法器都是有主,与自身也未必相合,所以这一点千难万难。
所以以往玄修修到这一步,再难往前迈进,只能在这里久久徘徊,这样难免道心受到挫磨,也就容易为那些上境修士所算。